中药炮制与目的

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,数千年来,对中国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,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。中国第一部药书《神农本草经》序例写道,药有毒无毒,阴干暴干,采造时月、生熟、土地所出真伪陈新,并各有法。若有毒宜制,可用相畏相杀,不尔合用也。中国名医张仲景也认为药物须烧、炼、炮、炙,生熟有定,或须皮去肉,或支皮须肉,或须根去茎,或须花须实,依方拣采,治削,极令净洁。后世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更是繁多,说明中国中药炮制学源远流长,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。

为了充分发挥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,并克服某些毒副反应,保证安全有效,中药材在使用前必须根据病情和实际需要,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处理。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,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可具有几方面的目的,这些不同的炮制目的虽有主次之分,但彼此间往往又有密切的联系。

某些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,但也存在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通过炮制,则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副作用,使服用后既达到应有的疗效,又不致产生不良的反应。如,草乌生用是大毒,经用豆腐炮制后,毒性显著降低面又保持其固有的疗效;柏子仁具宁心安神、滑肠通便作用,如果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病人产生滑肠,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,以消除其致泻的副作用

为了适应患者病情和体质等不同需要,对某些药物通过炮制来改变或缓和其性能,以达到治疗目的。如,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,蜜炙后辛散解表作用缓和,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;蒲黄生用活血破瘀,炒炭用对实验动物能缩短其出血时间凝血时间,达到炒炭增强止稳中有降作用的临床目的;地黄生用性寒凉血,制后则温而补血。

中药出除了通过配伍和制成一定的型外,还可通过炮制手段来提高其疗效。如,元胡醋制增强其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;蜜炙款冬花,由于蜂蜜的协同,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;自然铜火煅醋淬后,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。

中医对疾病的症状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,对药物作用的趋向则以升降浮沉来表示。药物通过炮制,可引药归经或改变作用趋向。如,大黄本为下焦药,酒为辛热制品,制后可使大黄清上焦之实热;柴胡香附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,增强药物入肝经的作用,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;小茴香、橘核经盐制后,有助于引药入肾,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。

某些药材,体积较大,质地坚硬,难以制剂和服用。如,鸡血藤厚朴藿香丝瓜络磁石虎骨羚羊角象皮等。这些药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后,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,才便于配方和制剂。

中药在采购、运输、保管过程中常混有沙泥、杂质、霉败品或残留非药用部分。因此,在炮制前,必须经过分离和洗刷,使其达到一定的净度,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。如,根与根茎类药的芦头(残留茎基)、皮类药的粗皮(栓皮)、动物类药的、翅、鳞等均应除去。有的虽是一种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。如麻黄,茎发汗,根止汗,故须分开。药物经过加热处理还可以进一步干燥或杀死虫卵(如桑螵蛸)等,防止虫卵孵化,保存药效,有利于贮藏。有些含有甙类成分的药物,经加热处理后,能使与甙类共存的酶失去活性。如,黄芩切制前蒸1分钟,苦杏仁用沸水煮5~10分钟,以灭酶保甙,保存药效,利于久贮。